不用出國去   就可欣賞到大陸各地民族的歌舞風情!

多謝小嬸參加了台中市文化局種子一員   轉寄這消息給熱愛藝文活動的我知道 

讓我和帆都開了眼界    拍手叫好阿 

整場表演緊湊演出  除了主持人用了大陸標準制式化串場XD

不到90分鐘的表演   令人意猶未盡   卻不讓我們有安可機會 實屬可惜.......

台中市民的消息靈通   每有這些免錢活動   總是爆滿

鑒於前例    我和帆早早就先就座   尋找好位置 

希望未來還能有這免費的好康阿  

------------------------------------------------------------------------------------------------------------

“國風-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首演轟動臺北 
 
 
 
2009年11月08日 
 
  你好臺灣網11月8日消息(記者 白鷺 李曉奇)

“國風──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首演今晚(11月7日)在臺北中山堂隆重登場,一舉轟動臺北。拉開“守望精神家園──第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係列活動的序幕。

  當晚中山堂座無虛席,整場演出歷時兩個多小時,中間無休,卻沒有一人中途退場。每曲之後都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許多觀眾在演出後對記者表示,“能夠在這第短的時間內,欣賞如此精湛的傳統文化精髓,真過癮!”

  朝鮮族農樂舞是一種融音樂、舞蹈、演唱不一體的綜合性民族民間藝術。農樂舞中含有“小鼓舞”、“長鼓舞”、“圓鼓舞”、“象帽舞”,其中“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種類繁多,舞技多樣。

  此次參演的金明春是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象帽舞”第四代傳人,他能將長達33公尺的象帽彩帶舞得像長虹飛舞,如風車般飛轉,人們尊稱為“象帽舞大王”。


  有3000多年歷史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樂品寄寓了文人的淩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中國文人必備的“四藝”琴、棋、書、畫中居于首位。古琴樂器本身就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國古人對宇宙、自然和人生的認識。

  李祥霆當晚演奏的古琴曲《流水》相傳為伯牙所作,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是廣為流傳的佳話病變美談。1977年此曲曾隨美國發射的太空飛船飛上宇宙星空。
 


李祥霆正在演奏古琴曲《流水》(你好臺灣網 圖)


  《侗族大歌》是侗族獨特的一種合唱音樂。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是其主要特點。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的一大特色。侗族大歌的演唱內容和表現形式,無不與侗族人的習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是對侗族歷史的真實紀錄,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現。

  當晚演唱的《蟬之歌》惟妙惟肖地模倣蟬鳴聲,是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參加演出的9名歌手均為當地農村的中、小學生,從小習唱侗歌,多次赴海外演出。
 
 
  土家族長陽山歌《花咚咚姐》採用的是薅草鑼鼓中的唱腔,當地人在田間除草或進行其他大場面的勞動時,通常有四到六個歌師站在田頭一邊敲鑼打鼓,一邊唱歌,為勞動者鼓勁加油。

  有“大陸十大歌王”之稱的王愛民一家三口當晚的演唱盡顯出土家山歌的神韻。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是流行于閩南語係地區的古老珍稀戲種。在大陸各類木偶戲中,泉州提線木偶戲是唯一仍有自己劇種音樂“傀儡調”的木偶戲種,至今仍完整保存700余齣傳統劇碼。其木偶形象結構完整,雕刻及粉彩工藝,獨具匠心,巧奪天工,乃馳名中外的工藝珍品。
 

 

  蒙古族長調長調歌腔舒展,高亢奔放,字少腔長,加之起伏的顫音,豪放不羈,悠遠綿長。呼麥則是蒙古族人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同時唱出兩個音部,這在世界各民族民歌中是獨一無二的。
 


蒙古族長調、呼麥《褐色的鷹》和《安達情》(你好臺灣網 圖)
 
  苗族蘆笙舞《滾山珠》流傳于貴州省納雍縣,是苗族世代相傳的蘆笙舞蹈之一。表演者手執蘆笙一邊吹,一邊跳躍翻滾,表現苗族同胞在遷徙途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排除萬難的驚險場面。
 


 
  華陰老腔流傳了2000多年,源于漢代士兵傳唱的戲曲,透過纖夫流傳到民間,曾在西北地方廣泛流行,被稱為中國戲曲的“活化石”。老腔剛直高亢、磅薄豪邁,聽來頗有關西大漢唱“大江東去”之氣慨。當晚表演的《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展示了陜西民間的純樸生活與樂觀的生活態度。
 


 

  彝族海菜腔是雲南傳統民歌中的一種對唱形式,有領唱、有幫腔、有問有答,對歌中夾對白話,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妙趣橫生,別開生面。其音域寬廣、昂揚激越,節奏細致多變,旋律婉轉悠長。
 


李懷秀、李懷福姐弟演唱的“海菜腔”(你好臺灣網 圖)


  昆曲藝術 發源于蘇州昆山一帶,已有600多年歷史,是大陸現存最古老的戲曲藝術,被稱為“百戲之師”。昆曲音樂曲調旋律優美典雅,具有“婉麗嫵媚,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

  《牡丹亭·驚夢》是昆曲最著名的曲目之一,也是具有東方莎士比亞之譽的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的重要作品,描寫太守之女杜麗娘深居閨閣,偶與婢女遊覽花園,睹春景,動情思,歸來假寐,夢中見到秀才柳夢梅,兩情繾綣,醒後回想夢境,縈思不已。這段夢幻唯美愛情堪稱經典,400多年來傳唱不衰。

  沈豐英扮相秀麗,表演細膩,成功塑造過杜麗娘、陳妙常、崔鶯鶯等著名女性角色。俞玖林扮相俊秀瀟灑,有書卷氣,擅演柳夢梅、潘必正、張君瑞等古代書生形象。他們都曾榮獲大陸戲劇最高獎項──第23屆戲劇梅花獎。
 


  沈豐英扮演杜麗娘相貌秀麗,表演細膩,俞玖林扮演柳夢梅俊秀瀟灑,有書卷氣(你好臺灣網 圖)


  維吾爾木卡姆集歌、舞、樂為一體,是維吾爾音樂之母,是新疆這個“歌舞之鄉”的象徵。它巧妙地運用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表現了維吾爾人民絢麗的生活、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與追求,以及維吾爾人民的喜怒哀樂。
 

 

  山南昌果卓舞是西藏一種獨具特色的腰鼓舞。卓舞分為天地兩派,天派面向藍天鼓錘似鑿,地派扣響大地,長辮如炬。《雅礱春潮》融天派結卓舞和地派昌果卓舞為一體,鼓聲震天動地,舞蹈動作似龍爭虎鬥,粗獷豪放,剛勁威武。

  78歲的老藝人尼瑪在表演中擔任“阿熱”(領舞)角色,他用精湛的表演技能和老當益壯的氣勢展示出這古老民族舞蹈文化的獨特魅力。

 

藏族天地合一的“山南昌果卓舞”(你好臺灣網 圖)

 
 
來源:你好臺灣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r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